机构:韧性与融合发展是未来城市必备要素

最新信息

机构:韧性与融合发展是未来城市必备要素
2024-03-14 21:53:00
国际视野下,未来城市应具备哪些功能要素?传统工业城市如何谋求转型更新?
  日前,一场关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论坛在重庆举办。论坛上,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战略顾问中心策略策划总监、华西区策略顾问部高级董事张晓远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城市首先应更具韧性,即在机制与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具备更好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围绕人的需求变化,城市内居住、产业等各功能分区应能够一体化发展,并与周边城市形成合理的产业与功能互补,在这些方面,国际上如曼彻斯特、道克兰等地的转型发展经验都颇具参考意义。
  转型路径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一项重点任务。对此,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等部署。
  其中在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十四五”规划明确要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开展城市现代化试点示范,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
  “由于韧性城市内容广泛,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但如何提升城市系统面对急性冲击和慢性压力时的抵御力、适应力和恢复力,是韧性城市建设主要解决的课题。”张晓远表示,新型或未来城市首先应更具韧性,而在城市步入更新时代背景下,韧性城市建设不应只涉及城市风貌、基础设施、建筑等载体韧性,还应包括经济、社会与制度等韧性维度。
  对此,国际上有不少转型案例可供参考。
  “从低端制造业到高端制造业,再到现代服务业,这几乎是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转型过程中,城市治理者应做好产业导入、科学规划与布局以及载体升级等方面工作。”张晓远以英国曼彻斯特为例,指出国际视野下,较为先进的城市规划与产业升级均不是简单的概念叠加或承载核心区域外溢的低端产业,而是关注产业、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平台。
  “这里就涉及未来新型城市另一项核心概念,即其功能分区应是一个有机整体,能够融合发展。既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又能够满足人居需求,才会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张晓远认为,新型城市不仅具备产业区的集聚生产功能,还应强调生活空间、生态环境一体协调。其中在产业端应注重产业载体承载能力,进行有规划的选取,并通过企业与企业的关系打造适合企业发展的共生环境,从而带动城市的配套升级及人口结构的优化,完成城市的发展及进化。
  协同发展
  任何一座城市都很难单纯依靠自身要素资源完成较好的转型,未来的城市发展格局应是一座核心城市周边有诸多卫星城市或外延辐射区,这些城市之间通过产业与功能互补式错位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区域间城市品质与宜居宜业程度。
  “核心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协同发展也是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张晓远认为,核心城市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将主要是金融、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在此背景下,周边卫星城市不仅能够有效承接核心城市一些工业产业的外溢,与核心城市形成产业互补;同时也能与核心城市形成功能互补,使不同人群更易达成“职住平衡”目标。
  “城市的建设、治理与服务等活动都应是围绕人来开展。”张晓远表示,城市各类载体的分布更加精细和专业,布局依据主要是根据人群需求与活动轨迹等,如此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才不会在城市内部形成产业与居住高度分离、产业区夜间变空城等情况。
  “城市的升级与更新也应注重这一原则,即精准聚焦各类人群需求,进行科学布局与改造等,同时还应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张晓远指出,城市更新涉及多元主体,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及社区居民等各方积极参与,关键就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政策法规更新及多方共建机制建立等,保障居民合法权益,探索可持续的经营模式,给予社会资本一定盈利空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机构:韧性与融合发展是未来城市必备要素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