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 逐浪一体化拥抱年轻人 建设朝气蓬勃的“青春之城”

最新信息

上虞 逐浪一体化拥抱年轻人 建设朝气蓬勃的“青春之城”
2023-11-05 06:15:00
“越郡佳山水,菁山接上虞。”一千多年前,李白、杜甫、骆宾王、王昌龄……沿浙东运河从绍兴镜湖、曹娥江、剡溪至天台,开启了大唐文人墨客旅游“打卡”的“黄金旅游线”。

  这里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发祥地——上虞。曹娥的故事在这里吟唱,梁祝的传说在这里飞翔,源远流长的青瓷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历朝历代的上虞,从来都是繁盛之地,文人墨客为之流连忘返,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青春蓬勃之气引领时代风骚。
  上虞是古老的县,是浙江建县最早的地区之一,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上虞也是年轻的区,1992年,上虞撤县设市,2013年撤市设区,从此由“县域经济”转向“都市圈经济”。去年,上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1.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3%和8%。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区第33位,比上年提升2位。
  千年古城,承古开新。上虞地处杭州湾南岸、沪杭甬大三角腰线点位,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在历史性机遇与变革的巨大浪潮中,深度立足建设绍兴市“接沪桥头堡”定位的上虞主动接轨大上海,逐浪而行,欣欣向“融”,全面建设朝气蓬勃近悦远来的“青春之城”。
  主动求变拥抱人才,下好“先手棋”
  今年年初,上虞提出全面建设“青春之城”,旨在进一步焕发年轻城区的发展活力。以“青春之城”建设为契机,上虞力争在人才引进、人口集聚、“三位一体”创新驱动、新兴和未来产业发展上塑造新优势,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而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谋得优势。
  上虞区委书记鲁霞光强调,为推动“青春之城”建设主战略落地,必须做深做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这篇大文章,全方位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时,做优做强“一江两岸三城多片区”开放主平台,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统筹内源发展与对外开放,以大开放抢抓大机遇大风口,续写开放图强的新辉煌。
  上海和上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相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上海“星期日工程师”引领上虞乡镇企业发展壮大。近年来,按照“一个支柱产业对接一所知名大学”的思路,上虞和上海的产学研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在今年3月举行的“上海·上虞周”上,上虞收获32个签约项目,总投资336.58亿元。
  站在未来看现在,立足全局看一域,上虞区全面建设“青春之城”是主动求变、科学应变的一招先手棋。“青春之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县实践版,是浙江省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先行示范版,是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的上虞特色版,是“四个上虞”“创新之区、品质之城”“锻造上虞高质量发展金名片”的接续奋斗版。其核心是推动人、产业、城市的年轻化青春化;主平台是“一江两岸三城多片区”;主载体是实施青春产业等“六大工程”;主抓手是建设十大示范性区块等“五个十大”。围绕“青春之城”建设,上虞区设计了81个评价指标,体系化项目化清单化抓好落实。
  作为浙江省6个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之一,上虞区打造中国潮、国际范、年轻态、烟火气交融共生的时尚城市,吸引年轻人;打造创业最便利、创新最友好的创客城市,成就年轻人。
  产业协同创新赋能,注入“新动能”
  产业是上虞“青春之城”建设的动力之源。当前,上虞正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培育半导体、新能源“3+2”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这些产业与上海重点打造的“9+X”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吻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
  近年来,上虞聚力打造以曹娥江科创走廊为牵引,曹娥江实验室、在虞高校及大学研究院等为支撑,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为支点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其中,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上虞的经济主战场。去年,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总量突破2150亿元,规模以上产值、工业税收占全区比重分别达76%、78%,为上虞加快打造“青春之城”提供坚实支撑。
  产业协同是一体化发展的核心,上虞区正扬己之长全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上虞区委常委、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孙海明表示,近年来,上虞全力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主动适应上海奔跑的节奏、分享上海发展的红利,导入一系列优质项目、优质资本和优质人才,成功引育了格派新能源、雅本化学、瑞亨电子、蓝能燃气等一大批产业链优势企业,成功导入了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一大批研究院和高端人才,给上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上虞将产业接轨作为接轨大上海的核心,全面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大平台配套协作,实现‘研发在上海、生产在上虞,前台在上海、后台在上虞’的双赢格局。”上虞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果说产业发展是“青春之城”的心脏,那么创业创新便是它的基因源代码。上虞一直有敢于创新的浓厚氛围、善于创新的良好基础,创新已成为这座城市骨子里的气质。电机产业大脑3.0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并得到省领导点赞推广;曹娥江实验室、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进展顺利;以“鲲鹏计划”为引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历史性突破,勇夺省“科技创新鼎”……创新赋能,点亮上虞城市之光。
  赋能人才成就人才,上演“双向奔赴”
  目前,上虞正加快建设“青春之城”人才高地,以建设全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为主线,以打造“虞创未来”最优人才生态体系为重点,大力实施青春人才赋能提级工程。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深谙人才之道的上虞是一座产业发达的创业之城,是一座活力涌动的创新之城,更是一座海纳英才的开放之城。今年来,上虞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绍兴·上虞千名博士和青年人才马拉松、第三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全球创业大赛生命健康专项赛暨上虞未来城“未来场景·未来产业”创业大赛、“今在上虞遇见未来——青春之城”浙江大学校园推介会等活动,让人才了解上虞、爱上上虞。在科技人才方面,相继出台《建设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打造高水平创新之区的决定》、人才新政3.0版和科技新政20条,每年安排近5亿元专项资金,积极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扶持人才与科技创新发展。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来到上虞,越来越多的青春产业在上虞集聚,创新的浪潮在这片虞舜大地上涌动,一场创业创新的青年人与“青春之城”的双向奔赴正在热烈上演。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聚合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层次人才,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推动未来产业、特色产业“多翼齐飞”。31岁的章林炯现在是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特种新材料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他和团队研究的聚苯硫醚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热塑性材料,在涂料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工业界的防腐。“如果所在的地方没有化工企业,很难做一个深入的推广。而上虞有这样的应用土壤,我们研究院和荣盛、闰土等染料龙头企业都有着比较深入的合作。”章林炯表示,产业集聚能够缩短新材料从研发到投入使用的时间,而不用跑到更加内陆的地方进行推广。企业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也让他收获了充足的成就感。
  对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企业,上虞给予了较大的政策支持。“从我们研究院成立之初的配套服务,到高精尖设备采购上的补贴,能看到政府在不断推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章林炯表示。
  让企业留在上虞的核心是将人才留在上虞,青年人才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据了解,上虞区给予高层次人才8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房票补贴或为期10年每年3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租房补贴,同时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以及子女就学、配偶工作安排、医疗保障、疗休养等一系列服务保障措施。“像我是博士,能享受50万元的房票补贴,这可以大大减轻我安居的压力,比较尽心地钻研在我的课题项目里。”章林炯说。
  “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能成就人才。”上虞区委组织部部长夏永江表示,作为党委政府,我们将当好“金牌店小二”“五星服务员”,努力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最好服务、最优环境、最佳舞台。希望更多全球人才走进上虞、扎根上虞、创业上虞、发展上虞,把技术、项目和资本带到上虞,在上虞这片开放包容、活力四射的创新创业热土上,施展人生抱负,成就事业辉煌。
  雄起钱塘江,融入黄浦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的上虞,如东海畔的一颗闪亮明珠,展现着其独特新姿。如今,这座文化名城正在发出越来越有力的心跳,通过全力打造青年发展型、全龄友好型、创业创新型、生态宜居型、文化包容型的“青春之城”,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在传承与创新中,在城市和青年的双向奔赴中,上虞正重获新生。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虞 逐浪一体化拥抱年轻人 建设朝气蓬勃的“青春之城”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