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加速补充资本 TLAC缺口受关注

最新信息

银行加速补充资本 TLAC缺口受关注
2023-10-28 02:57:00
本报记者郝亚娟张荣旺上海北京报道
  近期,银行补充资本提速。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公告收到批复获准发行二级资本债券,邮储银行重庆银行相继发行永续债。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银行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净息差水平逐渐收窄,导致利润向资本补充的内源融资方式受到一定影响。此外,按照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相关要求,银行补充资本的需求更为迫切。
  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表示,结合银行经营形势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缺口,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需要满足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然而,由于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的波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可能存在缺口。为了弥补这一缺口,银行需要采取措施来补充资本,以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发展。
  二级资本债发行提速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银行发布公告称完成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的发行工作。
  建设银行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该行发行20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资本工具,品种为二级资本债券。批复文件显示,建设银行可在批准额度内,自主决定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并于2025年6月30日前完成发行。
  发行永续债也成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方式。Wind显示,邮储银行在10月17日发行完成300亿元永续债,重庆银行在10月20日发行完成25亿元永续债。
  余丰慧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面临着补充资本的需求,以满足监管机构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发行二级资本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银行增加资本储备,提高资本充足率。相比其他资本补充工具,发行二级资本债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灵活性,这使得银行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方式来补充资本。
  在不同补充资本工具选择上,余丰慧认为:“相比二级资本债,其他资本补充工具存在一些难点。首先,发行优先股或普通股可能会稀释现有股东的权益,导致股东利益受损。其次,发行其他债券产品可能会提高银行的负债水平,进一步增加财务风险。相比之下,发行二级资本债不会对股东权益产生影响,且可以作为资本工具来提高资本充足率,因此更受银行青睐。”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分析师李倩进一步指出,对银行而言,二级资本债发行相对便利,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且投资者范围广泛,是各类型金融机构补充二级资本的有效方式,特别是非上市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主流选择。
  李倩指出,目前只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可以发行优先股,其他公司不能发行优先股。优先股发行要经过董事会议案、股东大会审核、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证监会批复等流程,发行流程相对较长且复杂。可转债发行门槛较高,大部分中小银行难以满足发行条件。同时,可转债只有转股后债权价值可全部计入普通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而可转债转股时间较长。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永续债的安全边际高,市场认可度较高,大部分中小银行市场认可度较小,且发债成本更高。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看来,银行集中发行二级资本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规模充足的资本金是支持银行信贷扩张的基础,作为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的重要方式,发行二级资本债能够提高银行资本金规模,进而在增强信贷投放能力的基础上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第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进行资本补充,有助于银行增厚风险缓冲垫,提升自身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保障稳健经营发展。第三,从分母角度来看,随着各项宽信用政策推动,近期信贷投放规模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导致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规模上升,影响资本充足率水平,推动银行加快补充资本。
  资本补充缺口较大
  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银行补充资本,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指出,一方面,银行面临的资本要求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银行内生资本积累能力和外部资本补充能力都面临不同的挑战。
  薛慧如分析,从内生资本积累和外部资本补充来看,今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了实体经济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复苏,而外部需求的疲弱也对出口相关产业造成了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面临了一定的压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内生资本积累能力。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工具的风险权重,这将增加这些工具的资本消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资本工具的发行难度和成本。
  李倩也指出,近年来,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银行不良贷款有所增加,加上监管部门五级分类认定标准趋严,中小银行信用风险持续暴露,不少银行减值损失比较大。叠加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盈利能力面临压力,内源资本补充能力减弱,资本充足率承压。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分析,银行资本补充缺口反向扩大,主要与近年来银行净息差收窄有关;考虑到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和地方化债等因素,预计短期内银行净息差难有大幅改善。虽然2023年9月市场经历了降准以及国有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但从银行净息差变化以及近期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的角度来看,银行的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构建了我国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 监管框架。
  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缺口成为银行补充资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薛慧如告诉记者,从资本要求来看,4家中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到2025年1月和2028年1月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分别不得低于16%和18%,而其他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也面临着相应的附加资本要求。
  明明团队指出,到2025年,四大行需要满足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资本充足率在20%左右,而目前资本充足率存在缺口为0.5%~2.5%。《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3》显示,根据2022年年末数据测算,四大行非核心一级资本缺口每年合计3831亿元左右,每家平均需补充非核心一级资本958亿元左右。
  在此背景下,银行如何补充资本?
  李一帆建议,银行需要持续完善管理水平,强化资本补充能力。比如通过定增、可转债以及二永债等工具的综合使用,进一步补充资本金,缓解资本缺口压力。同时,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加快进行业务转型,依托自身综合经营优势,不断拓宽市场份额和业务范围,发展包括理财、托管、基金代销、保险代理等多元化中间业务,提高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水平,保障营收的稳健性与可持续性。在扩大营收的同时,不断拓展利润向资本补充的空间,夯实内源融资能力,实现多渠道补充资本。
  李倩认为,第一,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应该提升自身经营实力,提高内源资本补充能力。第二,加强自身建设,包括完善公司治理架构,提升业务竞争力,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强银行市场认可度,降低资本补充工具发行难度,同时为多渠道资本补充路径探索奠定基础。第三,建立专业的资本补充团队,加强资本补充预期管理,选择合理的资本补充工具及发行时间,减少资本补充工具不确定性。第四,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银行应该加强与监管机构、投资者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当前市场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情况和难点。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银行加速补充资本 TLAC缺口受关注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